HK30不锈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耐热奥氏体不锈钢。 其含碳量约为0.3%。 由于在铬、镍的基础上添加了能量等强化元素,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。 目前涡轮增压器上的叶片多采用HK30耐热不锈钢。 注射成型制备HK30耐热不锈钢具有精度高、性能优良等优点,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备方法。 但是,目前在注塑HK30耐热不锈钢的实际烧结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晶粒。 它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 因此,确定大晶粒对HK30耐热不锈钢性能的具体影响对其生产和应用十分重要。 以往的研究表明,晶粒尺寸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着影响。 李辉等人发现,晶粒尺寸对22Mn-13Cr-5Ni-0.25N奥氏体钢的应变硬化率和断裂行为有显着影响。 杜维义4等发现: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,不锈钢管的常温抗拉强度和高温抗拉强度均有下降趋势。 蔡明子[5]研究了超细304不锈钢的晶粒长大行为和力学性能,发现试样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。 目前关于晶粒尺寸对HK30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。 为此,笔者采用HK30不锈钢粉末为原料,采用注塑成型工艺,在1290℃下对HK30不锈钢进行烧结,使HK30不锈钢在不同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下长晶,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样品. ,研究晶粒尺寸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,研究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规律。
1 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1.1 样品制备
实验采用本公司气雾化生产的HK30不锈钢粉为原料,原料粉的元素组成见表1。
实验所用粉体负载量为60%,原料粉与结合剂混炼
1.2 烧结工艺
上机混合3h,混合温度155℃,粉体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即可投料
脱脂体在1290℃烧结,保温时间为2h。烧结设备为
使用造粒机将材料造粒以进一步均匀化,并获得适用于注塑成型的化合物
真空炉,实验设定温度与炉内实际温度差在±2.5℃以内,
颗粒饲料。将配好的饲料放入烘箱中烘干8小时左右,取出
接合气氛为氩气氛。
饲料中的水分。将饲料加入注塑机的进料口,通过调节
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检测烧结样品的密度;
料温、模具温度、注射速度、注射压力等各种参数,以便获得所需的成型。
对于相同范围(7.50~7.60 gfcm)的样品,将样品放入加热炉中至预定温度
所需的无缺陷 HK30 生坯。
高温保温预定时间后取出,迅速将样品放入水中快速冷却保存
●化学成分:
●机械性能:
抗拉强度σb(MPa):≥450
条件屈服强度σ0.2(MPa):≥240
伸长率δ5(%):≥10
●物理性能:
密度:7.9 – 8.2 克/立方厘米
热膨胀系数 α:1.7E-5-1.9E-5 1/K 在 20°C
熔点 Tm:1375 至 1450°C
20°C 时的比热 cp 440 J/(kg K)
20°C 时的导热系数 λ 11-21 W/(m·K)
其原始奥氏体晶界,在实验温度和时间下观察其奥氏体晶粒长大
1150℃以后,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,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开始迅速增大。
健康)状况。 具体实验参数:加热温度为900、950、1000、1050、1100。
强改善。 有研究2认为,1000℃以下晶粒生长缓慢是由于Fe
1150、1200、1250℃,保温时间0、3、6、9、12 h。取样
与Cr等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在1000℃以下在奥氏体晶界中起作用。
样品研磨抛光后,用硝酸+盐酸溶液腐蚀晶界。徕卡金相显微镜观察
有效钉扎效应阻碍晶界迁移,奥氏体晶粒长大本质
观察腐蚀后烧结坯料的显微组织,采用直线截距法(执行
它是晶界的迁移,所以碳化物能有效地阻碍晶粒长大。
依据GB/T6394-2017标准),拉伸强度采用力学试验机测定
钢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奥氏体相变后,奥氏体晶界在晶粒内长大
度,拉伸速度为2.0mm/min。
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迁移,最终导致晶粒长大。
2 实验结果与讨论
在相同条件下,奥氏体晶粒长大速率可用下式l6表示:
2.1 保温温度对HK30晶粒尺寸的影响
V=-exp (-o/RT)oD
如图1所示,HK30耐热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2小时。
式中:k为常数o为晶界迁移活化能(J/mol),R为气体常数
晶粒形貌,晶粒形貌呈等轴状,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,奥氏体晶粒
(8.31 J/(mol'K)),T为绝对温度(K),d为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(pum),
晶粒经过了明显长的天数。同时,图 1 (a)、(b)、(c) 中的晶粒尺寸不均匀
o 是界面能 (J/mol)。
对比图l(f)、(g)、(h),晶粒尺寸比较均匀,奥氏体级界比较平整
由上式可知,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与保温温度呈指数关系,
平直,许多相交晶界英角接近120℃,形状比较稳定。 图 2
在保温时间一定的情况下,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,奥氏体晶粒
图为保温12h时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随加热温度的变化曲线。
平均尺寸还应与保温温度呈指数关系,如图2所示,保温12小时
从图2可以看出,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,加热温度越高,奥氏体组织
平均晶粒尺寸与不同保温温度的关系曲线,晶粒一目了然
平均晶粒尺寸越大,晶粒长大速度越快。从图2曲线的趋势看
平均尺寸数据呈指数增长趋势,符合上式所呈现的规律。
可以看出,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与加热温度大致呈指数关系。存在
李伟 2 等研究了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性能。
1000℃之前,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随加热温度变化缓慢,且长大趋于
的晶粒长大规律,研究结果表明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
趋势不明显:1000℃以后,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开始加快:
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,这与本文得到的结论相似。
从图中可以看出,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不锈钢换热管晶粒度要求,奥氏体晶粒大致呈抛物线长大。 在相同的保温温度下,保温时间越长,晶粒的平均尺寸越大,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,晶粒长的趋势越来越慢。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,在不同的保温温度下,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的影响不同,温度越高,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的影响越大。
在等温生长条件下,奥氏晶粒的平均尺寸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贝克方程I7来描述:
d-do=kP
式中,α为保温时间为t时的平均粒径(Jum),do为原晶粒的平均直径(um),k为常数,i为保温时间(s),n为晶粒生长指数
利用本文的实验数据,由式(1)得到ln(d-do)-Int关系曲线(如下图所示)。 可以看出ln(d-do)和Int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。 在1250℃~1150℃温度范围内,奥氏体晶粒随保温时间的变化符合Beck方程。 同时,从图中还可以发现,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不锈钢换热管晶粒度要求,晶粒长大指数n有增大的趋势。 可以计算出1250℃、1200℃、1150℃温度下对应的n值分别为0.72、0.50、0.44,即温度越高,晶粒生长速度越快,这与左图反映的规律是一致的。 周超⒅等研究了钢中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,研究结果与本文得到的趋势相似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12790195@qq.com或下方在线留言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zechang.com